1大黄的功效与作用
具有泻热通便功效,用于胃肠实热积滞、大便秘结、腹部胀满、疼痛拒按,甚至高热不退、神昏谵语,如大承气汤;或脾阳不足之冷积便秘,如温脾汤。
解毒消痈功效,用于热毒疮疡、暴赤眼痛、口舌生疮、齿龈肿痛,如大黄牡丹皮汤。行瘀通经功效,用于瘀血阻滞之月经闭止、产后瘀阻、症瘕积聚,及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清热除湿功效,用于湿热壅滞之黄疸、小便不利、大便干结;热淋、石淋如八正散。亦可凉血止血,用于热伤血络之吐血、衄血、便血、崩漏、赤白带下。
现代临床可用于治疗流行性脑膜炎、大叶性肺炎、急性胆道感染、急性腮腺炎、急性阑尾炎、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消化道出血、咽喉炎、牙龈脓肿、皮炎、湿疹、淋病、带状疱疹等。
2大黄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1) 导泻。大黄煎剂有明显的泻下作用,这种作用受温度和时间的影响。其热水浸出液,在酸、碱条件下或50℃减压浓缩,泻下效力 均不受影响。沸水浴常压浓缩,其泻下作用仅为原浸出液的1/3。泻下作用随加热时间的延长而减弱。
大黄泻下成分约有20种,包括蒽 醌类和二蒽酮类以及它们的甙类,而主要泻下成分为二蒽酮类化合物—番泻甙。番泻甙A、B、C、D、E、F的泻下活性相似;8-葡萄糖 大黄酸蒽酮的作用也较强;蒽醌类化合物8-葡萄糖芦荟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8-葡萄糖大黄酸等均较弱;
而大黄酚、大黄素、 大黄素甲醚等几乎没有泻下活性。
综上所述,以蒽酮或蒽醌的作用较强,其中以二蒽酮—番泻甙的作用最强。泻下机制是大黄的有效成 分口服后,在消化道内被细菌代谢为具有生物活性的代谢产物而发挥泻下作用。进一步研究证明,在哺乳动物消化道菌丛中,99%是厌 氧菌,其中部分细菌如楔形梭状芽胞杆菌 (clostridium sphenoides) ,具有β-葡萄糖甙酶活性,在与番泻甙一起培养时,番泻甙A量随细 菌生长不断减少,同时,8-葡萄糖大黄酸蒽酮则增加,12小时达高峰,此后迅速减少,而产生与之相当的摩尔浓度的番泻甙元A。
从而认 为蒽醌葡萄糖甙的二聚体-番泻甙在还原酶作用下,裂解成单体8-葡萄糖大黄酸蒽酮,再经β-葡萄糖甙酶水解成大黄酸蒽酮,继续氧化 成番泻甙元。
上述代谢物可直接刺激大肠局部或粘膜下神经丛,使蠕动加强,同时通过抑制Na+、K+-ATP酶而抑制水分的吸收 (较正 常时增加45%) ,产生容积性致泻作用。大黄泻下作用的另一个途径是番泻甙由小肠吸收后,经肝脏转化为甙元,再刺激骨盆神经丛而 引起大肠蠕动致泻,同时一部分以原型或甙元随血运到大肠,刺激粘膜下神经丛及更深部肌肉的神经丛,或奥厄巴赫神经丛,而使肠运 动亢进,引起泻下。
3大黄的食用方法
①用于血小板减少症及止血
用酒洗大黄10克,甘油5毫升,苯甲醇2毫升,制成注射液100毫升。每次2毫升,肌肉注射。
对血小板减少症每日1次,手术后止血用每日2次。亦有用生大黄9钱,石灰1两,文火炒拌,直至石灰呈灰粉红色时取出,加入明矾(每100克石灰加入明矾0.6克)共研细粉。将此粉16克加水至100毫升,振荡后沉淀过滤。用时取棉球浸药水压迫出血处。经应用于500余人次外伤出血,证明止血效果良好,未见不良反应及副作用。
此外,对晚期血吸虫病食道静脉破裂出血患者,用大黄炭1.6克,白芍炭1.6克,加葡萄糖粉(或细白糖)30克共研细末,小量分次干吞(于1天内吞完)。治疗10例,均达到止血效果。
一般平均在7~8天能起床活动.服用该药后可见恶心消失、胃部舒适、大便逐渐恢复正常,并无迅速腹水蓄积后遗症出现。
②治疗口腔炎、口唇溃疡及毛囊炎等
用生大黄3~8钱,煎取150~500毫升(每剂最多使用2天),供漱口、湿热敷及洗涤用,每天4~6次。
治疗前先清洗局部,除净分泌物。
本法对于一般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口腔炎、口唇溃疡、皮肤毛囊炎及头部疖肿等炎性疾患均有效,局部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转阴日数亦比较迅速。
③治疗烫伤
先取陈石灰10斤除净杂质,过筛,投入锅内用文火炒松,再投人大黄片5斤,共同拌炒,俟石灰炒至带桃红色、大黄炒至灰黑色时,即出锅筛去石灰;将大黄摊开冷却后研成细粉备用。
用时先以生理盐水清洗创面,而后撒布大黄粉。如有水泡应刺破;拨开表皮,排净泡液后再撒药粉。如仅见局部红肿,则可用麻油或桐油将大黄粉调成糊状涂患处。换药时如发现伤处溃烂,应拭去脓液、脓痴后再撒药粉。在夏季可行暴露疗法。共治疗415例,均获显著效果,且疗程短,无副作用,愈后无疤痕。
④治疗臁疮(下肢溃疡)
用生大黄5~7钱,研成极细粉末;
另取甘草捶碎,去净纤维,取细粉约为大黄的1/5量,共研极细。先用温开水洗净疮面,揩干后均匀撤布药粉,再用"千层"(又名千张或百页,为纯黄豆制成品,以薄而韧者为良)覆盖包好。如有渗液外流,可听其自然,第2天再洗。每日换药1次。轻者换药3~6次,重者8~9次,即可新生肉芽。此时不可再洗,药粉可少用或不用,但"千层"必需每日一换。当结痂牢固时会发生痒感,不可揭去痂盖,隔5~7日或7日以上,痴盖自然脱落。治疗12例均愈,其中1例病程达13年,经用药粉6日,贴"千层"20余日,便结痴而愈。
⑤治疗小儿蛔虫性肠梗阻
用大黄粉蜜合剂(生大黄粉5钱,炒至微黄的米粉3钱,蜂蜜2两,加适量温开水调匀),每小时服1次,每次约1汤匙,全剂分12次服完;至排出蛔虫为止。
经治6例均排出蛔虫,症状解除而愈。排虫最多者达60余条。排虫后均无持续腹泻现象。
⑥治疗肠胀气
用大黄1两研成细末,加适量醋调成糊状,敷于两侧涌泉穴上,每次二小时,必要时可敷2~3次。
临床观察6例,一般敷药后一小时即出现肠腔蠕动感和肛门排气现象,自觉腹胀减轻,有肠鸣音。
4大黄的副作用
(1)过量服用可引起恶心、头昏、腹痛、腹泻、黄疸。
(2)过敏反应:表现为过敏性紫癜、药疹、皮炎、水疱、哮喘加重等。
(3)服用过久能引起甲状腺腺瘤样变化、肝细胞退行性变化、静脉瘀血及前列腺上皮肥大或增生。
大黄副作用详解
1、 作为天然药物 , 自身有副作用 , 且由于个体差异、患者的病症不同以及大黄的产地、品种、收割时间、质量、剂型、给药途径等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大黄性味苦寒,久服易损伤脾胃,过量可引起恶心、呕吐、头昏、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其虽是通便良药,但会引起继发性便秘,这是由于大黄既含有通大便成分( 如结合蒽醌) ,同时还含有止泻成分( 如鞣质) ,其小剂量服用后有时不仅不引起泻下 反 应 , 且 呈 收 敛 作 用 , 停 药 后 即 出 现 继 发 性 便 秘 。
可 一 旦 发 生 继 发 性 便 秘 , 只 要 增 食 膳 食 纤 维 ( 如 多 吃 蔬 菜 水 果 ) 或多饮水、多按摩腹部、增加运动量及调整心理状态,建立正常排便反射,便可消除。长期依赖大黄泻下作用来排毒,还能影响人体对某些有益物质的吸收,造成贫 血的不良后果。
2、大黄还能抑制人体自身免疫力,大剂量可降低胸腺及脾脏指数,通过抑制机体的免疫反应而避免过强的免疫反应给机体带来的损伤。
3、另外,长期使用蒽醌类物质可导致一种结肠黑色沉着病,多见于过度或滥用蒽醌类缓泻剂 ( 如波鼠李皮、番泻叶、芦荟、大黄和泻鼠李皮) 。
肠镜检查横结肠至直肠粘膜呈网络状改 变,粘膜表面有密集的黄褐色色素沉着; 病理检查显示粘膜组织内有大量含有色素颗粒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大多数情况下,结肠黑色沉着病随药物的间歇使用呈可逆状态。
4、大黄中含大量草酸,长期服用可能引发肾、膀胱结石等副作用。
5大黄的药用价值
第1步积滞便秘。本品有较强的泻下作用,能荡涤肠胃,推陈致新,为治疗积滞便秘之要药。又因其苦寒沉降,善能泄热,故实热便秘尤为适宜。
常与芒硝、厚朴、枳实配伍,以增强泻下攻积之力,为急下之剂,用治阳明腑实证,如大承气汤(《伤寒论》);若大黄用量较轻,与麻仁、杏仁、蜂蜜等润肠药同用,则泻下力缓和,方如麻子仁丸(《伤寒论》)。
若里实热结而正气虚者,当与补虚药配伍,以攻补兼施,标本并顾。如热结而气血不足者,配人参、当归等药,方如黄龙汤(《伤寒六书》);如热结津伤者,配麦冬、生地、玄参等,方如增液承气汤(《温病条辨》);若脾阳不足,冷积便秘,须与附子、干姜等配伍,如温脾汤(《千金方》)。
第2步血热吐衄,目赤咽肿。本品苦降,能使上炎之火下泄,又具清热泻火,凉血止血之功。常与黄连、黄芩同用,治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咯血,如泻心汤(《金匮要略》)。
现代临床单用大黄粉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有较好疗效。若与黄芩、栀子等药同用,还可治火邪上炎所致的目赤、咽喉肿痛、牙龈肿痛等证,如凉膈散(《和剂局方》)。
第3步热毒疮疡,烧烫伤。本品内服外用均可。内服能清热解毒,并借其泻下通便作用,使热毒下泄。治热毒痈肿疔疮,常与金银花、蒲公英、连翘等同用;治疗肠痈腹痛,可与牡丹皮、桃仁、芒硝等同用,如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
本品外用能泻火解毒,凉血消肿,治热毒痈肿疔疖,如用治乳痈,可与粉草共研末,酒熬成膏的金黄散(《妇人大全良方》);用治口疮糜烂,多与枯矾等份为末擦患处(《圣惠方》)。
治烧烫伤,可单用粉,或配地榆粉,用麻油调敷患处。
第4步瘀血证。本品有较好的活血逐瘀通经作用,其既可下瘀血,又清瘀热,为治疗瘀血证的常用药物。
治妇女产后瘀阻腹痛、恶露不尽者,常与桃仁、土鳖虫等同用,如下瘀血汤(《金匮要略》);治妇女瘀血经闭,可与桃核、桂枝等配伍,如桃核承气汤(《伤寒论》);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常与当归、红花、穿山甲等同用,如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
第5步湿热痢疾、黄疸、淋证。本品具有泻下通便,导湿热外出之功,故可用治湿热蕴结之证。
如治肠道湿热积滞的痢疾,单用一味大黄即可见效(《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或与黄连、黄芩、白芍等同用;治湿热黄疸,常配茵陈、栀子,如茵陈蒿汤(《伤寒论》);治湿热淋证者,常配木通、车前子、栀子等,如八正散(《和剂局方》)。
此外,大黄可“破痰实”,通脏腑,降湿浊,用于老痰壅塞,喘逆不得平卧,大便秘结者,如礞石滚痰丸(《养生主论》)。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