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 >

测评创新 Aurvana in-ear2且共享私人Wi-Fi 你做得到吗

电子前沿基金会(EFF)提出一个新的倡议,希望网络用户都使用自由路由固件,共享自己的私人网络,以供任何到达网络范围内的人群使用。

EFF目前正致力于研发支持公共无线的路由器,希望能使共享无线成为新的时尚。

“我们正在和一组志愿工程师一起开发这项技术,希望用户在共享他们私人无线网络的同时,也不必担心隐私泄露或者网速变慢。”

然而这项技术的开发着实任重而道远。怎样避免“蹭网”的用户擅自修改网络密码?有人使用你的网络进行网络活动后又该如何辩解?这一系列的问题不解决,让人如何放心开放自己的网络。

可是反过来想,如果我们不论走到哪里都能享受他人的公开Wi-Fi,岂不是一件乐事。只要这方面的安全技术成熟,法律规范,这种方便他人也便利自己事情也确实值得一试。

Creative 创新 Aurvana in-ear2动铁耳机测评报告

创新Aurvana in-ear2是在2010年初发布的一款动铁耳机,从命名上可以看出这是in-ear的第二代产品,我们在之前的文章对Aurvana in-ear进行过测评《Creative 创新 Aurvana in-ear 入耳式动铁耳机测评 》[作者:赵宇为 ] 。Aurvana in-ear是一款创新很老的产品,诞生于2006年,这次更新也已经时隔4年。目前Aurvana in-ear2还没有在上市,在创新官方网站上看到in-ear和in-ear2的售价都为79美元,而年初in-ear2在新加坡发布时定价为149新加坡元,目前in-ear2在售价是799港币,所以预计在的上市价格也会在这个范围内。

注:创新Aurvana in-ear2价格已降至499元,而综合它的声音表现,外观做工、佩戴舒适度等因素,Soomal对这款耳机补充评级:给予创新Aurvana in-ear2入耳式动铁耳机推荐评级。详情请见:《Creative 创新 Aurvana in-ear2 入耳式动铁耳机评级调整公告 推荐评级》[作者:Soomal ] 。

创新Aurvana in-ear2仍是一款单个单元的动铁耳机,目前的定位于当年第一代产品是一致的,对于国外品牌来说80美元左右的定价算动铁耳机的入门产品,但对于市场来说这个价位已经算中高端市场了,对于耳塞产品300-500元左右的价位是普通用户可以接受的最高限。

时隔四年,创新Aurvana in-ear2相对老一代产品在外观上有了很大改变,首先从外形来看in-ear2要比in-ear体积小巧了很多,从我们in-ear的拆解文章来看,in-ear2的动铁单元在尺寸上也一定要比in-ear小一些。《Creative 创新 Aurvana in-ear 入耳式动铁耳机暴力拆解 图集·看看动铁单元的结构》[作者:Soomal ] 对于动铁单元来说,同代技术下体积越小越不容易实现更好的频响范围,但从近期发布的产品来看,新的动铁单元已经比几年前有了更好的表现,允许尺寸做得更小。

创新Aurvana in-ear2的外观工艺相对前一带也明显有所改变,老一代的in-ear只是使用了普通的塑料外壳并没做什么修饰,而得益于这几年来塑料电镀金属工艺的进步,Aurvana in-ear2的外观已经非常精致。在附件上,创新仍为入门级产品提供了一个换塞和清理小工具以及较精致的收纳盒。整体来说,新一代的in-ear2比老一代产品小巧精致了很多,金属质感更强,看上去更加时尚。由于尺寸足够小巧,佩戴也更轻便一些,对于因为佩戴舒适度不好而不喜欢入耳式的用户来说,这种小巧外形可能会对佩戴舒适度有一定改善。

对于创新Aurvana in-ear2来说,由于目前资源仍有限,所以没有同价位动铁产品进行参考,不过会以UE TF10作为参考对象,同时UE700也作为参考对象。本次测试对耳机进行了超过50小时的煲机,音源主要以乐之邦Monitor 02 US、节奏坦克幻想曲和iPhone 3GS作为平台,主要对比in-ear2相对于前一带产品有哪些改变和不同。

我们曾在创新in-ear测评内容开头就提到,in-ear的声音风格和UE的TF10是较为近似的,而Aurvana in-ear2却与in-ear有着很大的不同。Aurvana in-ear2相对in-ear来说,解析力和高频有了很大的提升和改变,整个声音也更加松弛了一些,很有点当时我们给UE TF10换线前后的感觉,但这个改变的幅度要更大。我们先来看in-ear2的表现,文章最后会总结一下动铁耳机在高频风格上的一些特别之处。

高频表现:创新Aurvana in-ear2的高频相对前一带产品有了很大的改变,解析力、细节以及向上的延伸,声音密度都有变化,完全称得上是全线的进步。in-ear2的高频解析力较好,同时还拥有着动铁特色的快速的瞬态表现,在表现弦乐时比in-ear提升很大一块,声音更有张力,细节也丰富很多,甚至有了一些空气感,在这点上in-ear2的高频甚至要比UE TF10还亮,向上的延伸甚至也比TF10略好,但仍与动圈耳塞的高频细节有所不同。在高频没有特别大动态和声压的音乐中,in-ear2的高频相对第一代产品甚至TF10,都更加动听。但它也有一些缺点,我们后文专门讨论。

中频表现:创新Aurvana in-ear2相对老一代产品中频提升同样明显,首先声音更加松弛,解析力有所提高,人声表现更佳自然,具有出色的结像力。相对来说在动铁耳机中人声表现有较好的细节,不是那么发呆。难得的是,与老一代in-ear相比,in-ear2的中频还更加饱满。但整体来说,in-ear2的中频仍稍显偏薄,与UE TF10相比,中频的声音密度也是最大的差距之一,另外解析力上也比TF10稍差。在人声表现上,年轻女声有着最好的表现,偏中音区的人声仍有不错的解析力,但声音有些偏薄。在器乐、交响乐表现上,动铁耳机很好的瞬态以及能够承受大声压的特点让大编制的交响乐也可以表现的层次较好,声音干净稳定。

低频表现:对于单个单元的动铁耳机来说,在注重了中高频表现后低频表现一定会成为短板,但相对同为单个单元的in-ear来说,in-ear2的声音仍有一定改进,主要是低频更加松弛,量感稍有加强。但整体来说,in-ear2的低频下潜和量感都比较一般,解析力不佳,由于in-ear2整个声音偏松软的特点,低频在大动态下有些发混,这与我们常见动铁耳机快速偏硬的低频有些不符,当然这种低频的稍混种的状态也是和动铁耳机相比。

最后,我们来分析一下以Aurvana in-ear2、in-ear、UE TF10和先锋CLX9为几个代表的动铁耳机的风格。我们曾经在UE TF10和TF10的换线文章中谈到TF10在原线时高频偏暗的问题,并推测这可能是UE故意为之。从最近听过的这些动铁耳机我们发现,动铁耳机的极佳的瞬态(极其快速)、不错的声音密度和可以承受很强声压不失真的能力是相对动圈耳塞非常明显的优势。而动铁耳机相对动圈耳机高频细节不够丰富的问题如何去改善?这会遇到一个平衡的问题,是高频细节与“动铁声音特色”存在的矛盾。

如果提升高频,例如在in-ear2和更加夸张的先锋CLX9上,我们听到比UE TF10细节更好的高频,同时也有不错的密度和瞬态表现,但它们的高频风格仍显得明显偏硬,这在听感上与动圈耳机的偏硬听感是有区别的,这与动铁的极其快速的瞬态表现可能存在联系。这种高频在非大动态和小声压时会带来不错的细节和解析力,甚至有些类似动圈的高频细节——有灵气、有空气感的听感。但动铁耳机可以承受大声压的特点在此时会最先遇到问题,动铁耳机在大动态下稳定的表现会受影响,高频层次很难保证,失真最先出现。虽然这样高频还不会出现先动圈耳机上的过载失真声音发呲,但高频太硬的问题在此时更加突出,高频会非常不耐听(当然in-ear2的高频还是要比CLX9收敛很多很多)。

虽然从细节来说,我们分析了高频提升带来的在大音量大声压大动态下高频可能出现的动铁耳机高频的一定的失真,但当然不这么做似乎动铁的高频就会有些偏暗,例如UE TF10。总体而言,创新Aurvana in-ear2的声音在整个动铁耳机中是一种高频偏亮,整个声音相对松弛的类型。与前一代in-ear相比有着很大不同,这种改变我们认为是一种完完全全的进步。更多的细节、更饱满的中频以及动铁耳机中偏松弛的风格,对人声、流行音乐等比传统动铁有明显更好的表现。动铁耳机易于推动和不错的灵敏度,也让这些特点和进步同样适用于iPhone 3GS这样的移动音源。

最后,似乎我们忘了UE700这条耳机?非常有趣的是,我们意外发现UE700和创新Aurvana in-ear2的声音极为接近,当然也有不同。我们在6月18日会有UE700的测评报告。

注:创新Aurvana in-ear2价格已降至499元,而综合它的声音表现,外观做工、佩戴舒适度等因素,Soomal对这款耳机补充评级:给予创新Aurvana in-ear2入耳式动铁耳机推荐评级。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