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发布的Swift语言成为本届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上的一大亮点。听说发布仅一天,有关该语言的电子书就被下载了37万次以上。为什么这套新的编程语言这么受欢迎?
Swift语言是供iOS和OS X应用编程的新编程语言,苹果公司宣称Swift在各个方面优于常用的Objective-C语言,不会有多复杂的符号和表达式。同时,Swift更加快速、便利、高效、安全。而且会与Object-C相兼容。
这套语言最大的特色功能是Xcode Playgrounds功能,可以实现代码效果的实时预览。即在屏幕左侧输入代码时,在右侧屏幕实时演示出代码执行效果。那么这套语言对于开发者来说,究竟有怎样的意义?为什么会受到开发者的欢迎?
一、Swift降低了开发者的使用门槛
Swift语言非常契合本届WWDC的slogan:Write the code,change the world。(写代码,改变世界)。
Swift这个新的语言集中了很多其它高级语言的影子,集成了他们的优点。它和Go、Ruby、Python等语言都有些神似。并且它的语法更加接近自然语言,使得编程的过程变得更加简单。这些变化进一步降低了苹果平台上App开发门槛,延续苹果一贯主张的用App来解决一切问题。这将是苹果生态链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随Swift的推出的新版集成开发环境Xcode已经完全支持使用Swift。Xcode所附带的在线文档中也在原有的Objective-C内容的旁边放上了Swift的说明,可见苹果是多么重视Swift的发展。这也正好印证了前面提到的,苹果在降低自己生态链中最总要一环的门槛,这会使得苹果自身的竞争力进一步加强。
二、Swift语言还有不完善之处
目前看来,Swift还不够完善,比如支持的复杂数据结构比较有限,可以使用的第三方库也较少。但是它的出现,代表着接近自然语言语法的编程方法正在快速的发展,让大家看见一个美好的未来:每个希望编写App的人都可以很容易上手,并快速开发出相当不错的App。
当然,Swift也会带来许多局限性,如跨平台等问题等:和Objective-C一样,基于LLVM编译器的它目前是无法在Android、Windows Phone上工作。所以目前对跨平台的App开发者来说,它肯定不会是首选。并且,从逆向工程的角度来看,Swift和Objective-C共享运行时函数,让它看起来更像一个Objective-C优雅的包装。
三、是一次编程语言的革新
Swift语言中的Playground功能是一大亮点。Playground的实时编译和显示结果使得编程变得更加平民化和有趣。并且这种创新的交互式编程方法很可能会被延展到教育领域。说不定哪天大学里面枯燥乏味的语言和算法课程就被这种直观的形式所颠覆。
总体来说,Swift的前景是美好的。Swift的语法相当简单。综合了很多优秀计算机语言的优点。随着Swift语言的逐渐成熟,会赢得更多开发者的支持。
自由的音频,漫步者Ramble数码无线红外功放应用测试报告
2008年,漫步者推出了一款数码无线红外功放,取名为Rainbow,中文意思即彩虹,尚未正式上市,就获得了2008 CES设计和工程创新奖(Innovations 2008 Design and Engineering Award)以及德国iF Product Design Award工业论坛产品设计奖。随后,这款产品也在地区上市,更名为Ramble,听上去和Rainbow的发音还是很相似,其实,Ramble对应的中文意思是“漫步”,这也是漫步者的一个商标,在漫步者创办初年的时候,曾经一度使用过。
Ramble外形设计相当前卫,突破了传统功放的造型。在网络上,已经不乏Ramble的照片了,我们这里也就简单说说几个设计比较有新意或者比较人性化的地方。
这两个设计可以说是非常巧妙,灵活的利用了两头的空间,让机身整体保持了一种简洁的风格。
虽然Ramble自带功放系统,但仍旧放置了一组线性输出。
这个设计应该说是非常精彩,Ramble的接线盒是内藏的,安好盖子后,外面难以看出,喇叭线通过统一的出口连出,方便收纳。我们建议其他厂商在设计小型音箱系统时,可以参考这个设计。
相比外观,我们更关心的是Ramble所采用无线技术,Ramble是采用这种无线技术的第一款产品。银白色部分是铝制机身部分,表面采用喷砂工艺。黑色的是半透明塑料材质,里面隐藏着无线红外的接发装置。Ramble分作两部分——接收端和发射端,较长的部分是接收端。接收端的“黑色部分”还可以旋转,用于调整接收角度。
这是Ramble接收端内置的无线红外接收模块。可以看到,这个模块中有很多“黑色的小球球”,这是感应器,感应器外面的材质应该是用于过滤有色光,但红外线可以正常通过。
通电后,可以发现发射端的黑色外壳下,会有一个红色发光单元阵列,在黑暗的环境中,能隐隐约约看到。这个阵列用于发射红外光信号。我们采用改装的红外相机来拍摄这个红外光发射阵列的样子,得到这么一张图片,可以很清晰的看到,这是一个3X6的阵列。这个阵列形成的平面并非水平,而是构成了一个45度左右的仰角。发射信号时,红外光会被以斜射角度发射到墙体或者天花板,利用室内的物体表面进行漫反射,从而将信号传递到接收端。这提高了抗干扰能力,人在室内的来回走动不会对信号产生干扰。
相对于我们前几篇文章介绍的无线音频设备,Ramble是唯一一个基于光媒的无线设备,它的工作原理与那些设备完全不同。因此也表现出完全不同的一些特征。首先,它没有可明显察觉的延时问题,官方给的数据是不到20毫秒,也就是说,看电影时,声音的延后不超过一帧,这种延时可以完全被忽略掉,实际应用时,这方面的性能明显优于基于WiFi网络的音频设备,和使用有线产品并无二致。其次,它不依赖于第三方设备,Ramble自带的发射端和接收端已经构成了一个独立的网络,Ramble也无需和其他设备共享带宽。其三,Ramble对于菜鸟级的用户来说,更加容易使用,它无需安装驱动,更不需要去进行网络设置,易用性方面占优。其四,Ramble所依赖的红外光是无法穿透墙壁的,因此它的保密性更好,弊端是,你无法隔墙操作。不过这是否算优点,见仁见智。
Ramble基于光媒,它的缺陷也是“独家”的,主要的问题,就是可能存在被其他光源干扰的问题。因此,我们在接下来的应用测试中也准备了相应的项目。已知无法消除的光干扰的方式有:闪光灯照射以及红外引闪器照射的干扰。闪光灯闪光时,会产生大量的可见光和不可见光,其中也包括红外射线,这些红外射线,会对Ramble产生干扰。红外引闪器也是摄影棚中常用的设备,它靠发出瞬间较大功率的红外射线来诱发闪光灯工作,所以称作引闪器,它所发出的红外射线,也会对Ramble产生干扰。干扰产生时,Ramble会自动切断信号,可见,Ramble在摄影棚中是无法正常工作的。不过,我们还是不依不饶的进行了一项怪异的测试,使用了一盏600W的摄影灯对Ramble进行恒定的照射,结果发现,Ramble还是能正常工作,只不过接收端的接收距离相对变短了些。
在过去,也曾经有一个基于红外的无线方案,用于传递音乐信号,曾经被部分无线耳机所采用。这个老的红外方案完全是以模拟方式传递信号,它使用了FM调频方式。何谓FM调频?我们简单说说。
调频对应的英文是Frequency Modulation,简称FM,即频率调制的意思。它使用载波来传递信号,依靠不停变化的频率来记录和传递不停变化的信息,载波可以是电波也可以是光波。原始信号幅度越大,载波的频率也就相应变大。这是一种常见的模拟传播方式,现在国内的电台,全部都有FM调频频道,和电台不同的是,这个老的红外方案使用的是红外光波作为载波。调频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但最大的缺陷就是带宽太窄,它无法传递高品质的音质。在早年的声卡的设置界面中,还常常能看到输出音质的选项,其中就有一个FM音质,即采样率为22kHz。作为一种完全模拟的传输方案,是没有采样率的概念的,22kHz只是一个对应关系,也就是说,FM的音质相当于采样率为22kHz时的数字信号的水平,它会大量丢失高频信号。
Ramble的无线红外方案不同于老的红外方案,除了载波都是红外光以外,没有任何相似之处,它能实现CD音质,即44kHz/16bit的水平。上图演示了Ramble的工作流程,但关于信号传递时如何进行的,并没有清晰表述。Ramble大概是这么传递信号的,发射端输入模拟信号-->把模拟信号编码成数字信号-->通过红外漫反射传播-->接收端接受数字信号-->解码成模拟信号-->输出到功放或者直接线性输出。这中间涉及到了ADC(模拟到数字转换)和DAC(数字到模拟的转换),不可避免的降低了音质,我们就此询问了漫步者,给的答复是Ramble采用ADC和DAC是高精度采样方式,对音质的损害有限。重采样精度到底是多少,并没有数据提供,但从实际应用来说,这不是影响音质的关键,对使用感受能产生重大影响的是环境。
写到这里,我们也大致了解了Ramble的基本特征:无线的、载波是红外的、信号是数字化编码的、信号不穿墙、可能被光污染。
我们找了一些典型的家居环境测试,在30平米以下的房间中,Ramble具有极好的抗干扰能力,室内人员的走动,对Ramble没有任何影响,我们尝试着把Ramble的发射端塞到桌子底下,也不会有影响,只要发射端不是处于大幅度封闭的空间,它总有办法把信号通过漫反射的方式传递出来。如果室内安装了较大功率的照明灯具,例如大型吊灯,在吊灯启动的时候,可能会造成Ramble的暂歇性的保护,造成声音中止一秒左右。在前面我们测试了600W摄影灯照射,都能正常工作,为什么功率小得多家用灯具会造成Ramble的暂歇性保护呢?我们认为是光差瞬间变化太大造成的,突然加大的干扰,让Ramble迅速的启动了保护机制,而如果使用电位器控制外来光线,逐渐增加亮度,Ramble不会出现瞬间保护。值得一提的是,在出现保护切换时,并没有冲击电流声。
我们觉得典型的应用环境还不足以去了解Ramble的性能极限,我们需要更大的房间来测试。通过朋友协助,北京元初私家会所为我们提供了测试场地,特此感谢。
连续点击这张图片,可以最终看到一张6000像素宽的大图,这是我们的一个测试场地,面积达120多平米,屋顶还有4个大天窗,测试当日,正好是大晴天,这4个天窗投进来的光线不亚于大功率摄影灯,这会构成对Ramble的干扰。在图中,我们分别标记了ABCDE几个位置,这表示Ramble发射端所在的测试位置。红色箭头是接收端所在位置。
音箱采用的是漫步者推荐与Ramble配套使用的S20NT无源音箱。
关于Ramble的直线传播距离,官方的数据是大于等于10米。在A点位置,Ramble的发射端需直接指向接收端,才能工作,而且,其中有人走动,都会造成信号中断,如果发射端垂直摆放,不管如何调整接收端的接受角度,Ramble始终处于无法正常工作的状态。A点距离接收端位置约15米左右,这已经超出了Ramble的有效范围。当把发射端放置到B点时,情况了有改观,发射器可以垂直摆放了,但还需接收端调整接受角度才能正常工作。当发射端置于C点时,也就是房间的中心位置,Ramble基本就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了,但对障碍物依然较为敏感,如果人特别靠近发射端,并在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走动,可能会造成声音中断。发射器位于D、E位置时,Ramble就恢复到完全正常的状态。这房间比一般住宅要高,因此漫反射的路径也要长很多,加上天窗投射的阳光也会对信号产生一定的干扰,我们相信,在晚上使用,有效传播距离应该会稍微远一些。
接下来,我们在一间50平米左右的房间测试,这件房间没有天窗,四面没有落地大窗户,相对较为封闭,外来的光污染也相对少。这个房间我们就没有拍摄全景照片了,箭头所指的地方是发射端放置的位置,与接收端距离大概8米左右。在这个房间中,Ramble工作状态一切正常。
我们正是在这间房间进行的摄影灯照射测试的,600W的摄影灯,100%的亮度照射。当距离1.5米以上时,Ramble工作正常,当摄影灯逐渐挨近的时候,声音会开始变得容易受到干扰,当调整接收端的距离到5米左右时,又恢复正常。这间房间大小与能容纳20人左右中型会议室差不多,不考虑极端的光污染环境,Ramble非常适合作为PPT演示、授课、讲演时的扩音设备使用。
这是一间10多平方的阳光房,我们测试的时间正好是中午12点,阳光十分强烈,室内的温度可能都达到35度以上。很不幸,这种环境下,Ramble的工作状态并不佳,需要调整接受角度和接受距离,基本上,这种环境中,Ramble已经不具备多少实用性。其主要的原因应该不是光照太强烈,而是这种结构的房间中,已经缺乏有效的漫反射了。如果场景设定在普通家居的封闭阳台上,Ramble可能也会受到一定影响,但保持正常工作的状态,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这篇应用测试,我们测试的重点是Ramble能够在哪些环境中正常工作,我们得出的结论是,50平米以下的房间,Ramble能稳定正常的工作,因此它不但可以适应大部分家居环境,也能有效的工作于大部分会议室,在用于会议室时,无法穿墙的物理特征,无疑可以被认为是一个优点。Ramble还做了一些环保的优化,例如发射端发现信号输入终止一段时间后,会让Ramble进入待机状态,这很适合那些喜欢听点音乐入睡的朋友。关于音质的评价,不是本次测试的重点,我们只简单说说,Ramble的音质离发烧尚有距离,配合S20NT,音质水平可以达到中档多媒体书架音箱的水平,满足大部分消费者需求是没问题的。Ramble是全球第一套基于数字无线红外技术的产品,它也面临着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我们对Ramble的市场表现持谨慎态度,对其采用的技术,则持有乐观态度,它作为无线技术中独立的一支,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
其实,在我们看来Ramble还不是这套无线技术的最好的展现平台,这套技术,完全可以运用到电视机中,这样电视机就可以直接实现环绕声的设计。也适合作为家庭影院后置环绕音箱信号无线化的解决方案。甚至可以放置到室内吸顶音响系统的设计当中,如果加大发射功率,用于酒店大厅应该也是可行的。当用于这些场合时,这套数字无线红外技术,比起基于WIFI的无线技术而言,具有天生的优越性,易用性和可维护性也要更出色。由于基于光传播,其红外辐射量可以控制到低于一支蜡烛,从健康角度来说,红外技术也更可靠一些。我们也非常关注漫步者下一代的无线产品,希望能再次给我们来带来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