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精选知识 >

胡惟庸案

【#胡惟庸案#】

1、胡惟庸案,简称“胡狱”或“胡党之狱”,明初四大案之一。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不轨”罪诛宰相胡惟庸九族,同时杀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数人。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颁布《昭示奸党录》,以伙同胡惟庸谋不轨罪,处死韩国公李善长、列侯陆仲亨、已故的滕国公顾时的子孙等开国功臣。后又以胡惟庸通倭、通元(北元),究其党羽,前后共诛杀3万余人,时称“胡狱”。除掉胡惟庸后,朱元璋罢左右丞相,废中书省,其事由六部分理,另设殿阁大学士供皇帝做为顾问,结束了中国的宰相制度,加强了专制皇权。

2、武十三年正月,丞相胡惟庸称他家的旧宅井里涌出了醴泉,邀请明太祖前来观赏。这是大明的祥瑞呀,朱元璋欣然前往,走到西华门时,一个名叫云奇的太监突然冲到皇帝的车马前,紧拉住缰绳,急得说不出话来。卫士们立即将他拿下,乱棍齐上,差点把他打死,可是他仍然指着胡惟庸家的方向,不肯退下。朱元璋这才感到事情不妙,立即返回,登上宫城,发现胡惟庸家墙道里都藏着士兵,刀枪林立。于是立即下令将胡惟庸逮捕,当天即处死。

3、云奇身为内使,居西华门,离胡宅非常近,既然知道胡惟庸谋逆,为何不先期告发,一定要事迫眉睫时,才拦驾告发?况且如果胡惟庸真要谋反,也是秘密埋伏,即使登上城墙也不可能看到刀枪林立。谋反这么大的案件,胡惟庸当天下狱,当天就被处死,处置得如此匆忙,实在蹊跷。据《明太祖实录》记载,四天前,也就是正月甲午,中丞涂节已经告胡惟庸谋反,以明太祖猜忌多疑的性格,怎么还会去胡惟庸家看所谓的祥瑞?可见,云奇告变纯属子虚乌有。

4、胡惟庸案前后株连竟达十馀年之久,诛杀了三万馀人,成为明初一大案。事后朱元璋还亲自颁布《昭示奸党录》,告诫臣下,切以胡惟庸为鉴。

5、胡惟庸案真相到底如何?明代法令严峻,多讳言此事。即使到清朝修《明史》时,也只是说胡惟庸被诛时“反状未尽露”,这不免让人生疑。

6、丞相胡惟庸

7、胡惟庸,凤阳府定远县(今属安徽)人,为李善长的同乡。在朱元璋攻克和州时,归附红巾军,颇受宠信。

8、朱元璋登基,任命李善长为左丞相,徐达为右丞相。李善长是朱元璋攻下滁阳后,接纳下来的谋士,指挥作战,组织供应,事事皆能妥善处理。还在朱元璋称吴王时,李善长便出任右相国,充分展现他裁决如流的才干,为功臣之首。洪武元年任左丞相,封韩国公,在朝廷上位列第一。徐达常年带兵在外作战,实权掌握在李善长手中。之后,他的儿子李祺又被朱元璋招为驸马,权势更加显赫,成为朝廷中掌握实权的淮西集团首领。

9、淮西集团势力的日益膨胀,威胁到皇权。朱元璋对他颇存顾忌,于是在洪武四年,以年高有病为名,让李善长告老还乡,时年五十八岁。其实,朱元璋早就有意撤换李善长,还曾经向刘基请教合适人选。

10、刘基说:“善长为元勋旧臣,能调和诸将,不宜骤换。”朱元璋道:“善长屡言卿短,卿乃替他说情么?朕将令卿为右相。”刘基连忙顿首道:“臣实小材,何能任相?”可能刘基预料到在淮西集团当权的情况下,必然会受到排挤,故而坚决不肯任相职。朱元璋又问:“杨宪何如?”刘基答道:“宪有相材,无相器。”朱元璋又问:“汪广洋如何?”刘基道:“器量褊浅,比宪不如。”

11、...查看更多

12、背景

13、洪武六年(1373年),淮西朋党集团的领袖李善长推荐其同乡兼姻亲胡惟庸担任右丞相。洪武十年(1377年)九月,胡惟庸升任左丞相。他做了7年丞相,任期内在朝中遍植朋党,不遗余力地打击异己,使得淮西朋党集团的势力不断膨胀。譬如,浙江青田人刘基(字伯温),曾辅佐朱元璋,立下过汗马功劳,但由于他与淮西朋党集团的矛盾,一直未受重用。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刘基仅封为诚意伯,岁禄只有240石[1]。而李善长则功封韩国公,岁禄4000石。翌年,刘基告老还乡。然而,由于他曾对朱元璋说过胡惟庸不宜入相的话,故而深受后者的嫉恨,被解雇革去岁禄。洪武八年(1375年),刘基生病,胡惟庸派医生前去看望,但刘基服药后不久便一命归西。

14、当然,排斥异己还不是胡惟庸案的关键所在。事实上,胡案的症结在于——他为人过于独断专行,许多生杀黜陟等重大案件,他往往不向朱元璋请示,就擅自加以处理。这自然让权力欲极强的朱元璋,深感宰相专权、皇权旁落的危机。

15、经过

16、洪武十三年(1380)正月,丞相胡惟庸称其旧宅井里涌出醴泉,此为祥瑞,并借此邀请明太祖朱元璋前来观赏。朱元璋欣然前往,走到西华门时,太监云奇紧拉住缰绳,急不能言,拼命指向胡家。朱元璋感觉事态严重,立即返回,登上宫城时,发现胡惟庸家上空尘土飞扬,墙道都藏有士兵。

17、太祖大怒,以“枉法诬贤”、“蠹害政治”等罪名,当天处死胡惟庸、陈宁等。同时藉辞穷追其友好,包括开国第一功臣韩国公李善长等大批元勋宿将皆受株连,牵连致死者三万余人,史称胡惟庸案。胡惟庸案与蓝玉案合称胡蓝之狱,诛灭直到洪武二十五年(1392)方告结束。

18、洪武十八年(1385),有人告发李存义与其子李佑,曾同胡惟庸谋逆。洪武十九年(1386年)明州卫指挥林贤通倭事发,经审讯得知,是受胡惟庸指使。李善长为了大兴土木,向信国公汤和借用卫卒300名。汤和暗中向朱元璋报告。朱元璋颁敕李善长以“元勋国戚,知逆谋不举,狐疑观望怀两端,大逆不道”,其妻等70余人被杀。陆仲亨的家奴告发陆仲亨与唐胜宗、费聚、赵雄三名侯爵,曾串通胡惟庸“共谋不轨”。宋濂的孙子宋慎亦受牵连被杀,宋濂本人贬死四川茅州。朱元璋特地颁布《昭示奸党录》。

19、然而现在历史学家考证,并没有太监拉缰绳从而阻止朱元璋进入胡家这回事。云奇这个人物也仅仅是正史捏造出来的。

20、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21、...查看更多

22、明朝胡惟庸案

23、明朝胡惟庸案可以说是明朝一大奇冤案件,对于胡惟庸案的说法历来也都是莫衷一是的,有很多史学家都对于胡惟庸案中胡惟庸谋反提出了相关的质疑,但是朱元璋依旧是推动了胡惟庸案的发生。明朝胡惟庸案并不是单纯地一场君臣以下犯上的案件,更是一场君臣关乎权利的案件。

24、明朝胡惟庸案大捕杀

25、明太祖朱元璋成为皇帝,可以说是十分不容易的,在成为皇帝之后,他的猜忌心理便有了十分鲜明的体现,对于国中的权利也一直都事不安心的,尤其是对于宰相的权利过大,朱元璋也有过很多次的削减,但是宰相依旧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可以说宰相的存在对于朱元璋本人而言一直都是一个潜在的威胁。

26、与此同时,朱元璋一生中的宰相大多都是贤能宰相,可以说基本上都找不到作奸犯科的罪行,因而捕风追影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削减权利的手段了。朱元璋即位十三年的时候,胡惟庸的家中发现了一口泉,由于受到了当时的封建思想的影响,胡惟庸认为这是一个吉兆,想要让朱元璋前往家中进行查看,但是胡惟庸并没有想到自己的举动却给自己带来了杀身之祸。朱元璋前往胡惟庸家中的时候,身边的太监觉得情势不对劲,朱元璋便登上城门观看胡惟庸家中,发现了大量的藏兵,朱元璋大怒,在那一天将胡惟庸就地正法。

27、关于明朝胡惟庸案的真相一直都是不明确的,或许真是胡惟庸一心谋反的阴谋,或许是朱元璋处心积虑削减宰相权利的手段。 ...查看更多

28、明朝胡惟庸案可以说是明朝一大奇冤案件,对于胡惟庸案的说法历来也都是莫衷一是的,有很多史学家都对于胡惟庸案中胡惟庸谋反提出了相关的质疑,但是朱元璋依旧是推动了胡惟庸案的发生。明朝胡惟庸案并不是单纯地一场君臣以下犯上的案件,更是一场君臣关乎权利的案件。

29、明朝胡惟庸案大捕杀

30、明太祖朱元璋成为皇帝,可以说是十分不容易的,在成为皇帝之后,他的猜忌心理便有了十分鲜明的体现,对于国中的权利也一直都事不安心的,尤其是对于宰相的权利过大,朱元璋也有过很多次的削减,但是宰相依旧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可以说宰相的存在对于朱元璋本人而言一直都是一个潜在的威胁。

31、与此同时,朱元璋一生中的宰相大多都是贤能宰相,可以说基本上都找不到作奸犯科的罪行,因而捕风追影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削减权利的手段了。朱元璋即位十三年的时候,胡惟庸的家中发现了一口泉,由于受到了当时的封建思想的影响,胡惟庸认为这是一个吉兆,想要让朱元璋前往家中进行查看,但是胡惟庸并没有想到自己的举动却给自己带来了杀身之祸。朱元璋前往胡惟庸家中的时候,身边的太监觉得情势不对劲,朱元璋便登上城门观看胡惟庸家中,发现了大量的藏兵,朱元璋大怒,在那一天将胡惟庸就地正法。

32、关于明朝胡惟庸案的真相一直都是不明确的,或许真是胡惟庸一心谋反的阴谋,或许是朱元璋处心积虑削减宰相权利的手段。 ...查看更多

33、明朝胡惟庸案可以说是明朝一大奇冤案件,对于胡惟庸案的说法历来也都是莫衷一是的,有很多史学家都对于胡惟庸案中胡惟庸谋反提出了相关的质疑,但是朱元璋依旧是推动了胡惟庸案的发生。明朝胡惟庸案并不是单纯地一场君臣以下犯上的案件,更是一场君臣关乎权利的案件。

34、图片来源于网络

35、明太祖朱元璋成为皇帝,可以说是十分不容易的,在成为皇帝之后,他的猜忌心理便有了十分鲜明的体现,对于国中的权利也一直都事不安心的,尤其是对于宰相的权利过大,朱元璋也有过很多次的削减,但是宰相依旧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可以说宰相的存在对于朱元璋本人而言一直都是一个潜在的威胁。

36、与此同时,朱元璋一生中的宰相大多都是贤能宰相,可以说基本上都找不到作奸犯科的罪行,因而捕风追影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削减权利的手段了。朱元璋即位十三年的时候,胡惟庸的家中发现了一口泉,由于受到了当时的封建思想的影响,胡惟庸认为这是一个吉兆,想要让朱元璋前往家中进行查看,但是胡惟庸并没有想到自己的举动却给自己带来了杀身之祸。朱元璋前往胡惟庸家中的时候,身边的太监觉得情势不对劲,朱元璋便登上城门观看胡惟庸家中,发现了大量的藏兵,朱元璋大怒,在那一天将胡惟庸就地正法。

37、关于明朝胡惟庸案的真相一直都是不明确的,或许真是胡惟庸一心谋反的阴谋,或许是朱元璋处心积虑削减宰相权利的手段。 ...查看更多

38、胡惟庸,定远人,龙凤元年(1355年),在朱元璋攻克和州时,胡惟庸归附红巾军,颇受宠信。历任宁国主簿、湖广佥事、太常少卿,洪武三年(1370年),官至中书省参知政事,洪武六年,升右丞相,再升左丞相。在此之前,明太祖朱元璋先后任命过四员丞相(李善长、徐达、杨宪、汪广洋),胡惟庸任相七年,权势显赫,遇事专断,并毒害御史中丞刘基(即刘伯温)。

【#胡惟庸案#】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