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之后,南方地区将再迎高温天气。
8月4日,气象局召开8月新闻发布会,发布汛期后段全国天气形势分析研判,防汛救灾气象服务工作盘点及未来防汛气象服务重点等内容。
近日,湖南、重庆、湖北等多地连发高温预警。在新闻发布会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问:南方暴雨即将结束,目前多地已经出现40℃高温,8月上旬哪些地区需特别注意防范高温天气?气象部门有何建议?
气象中心副主任薛建军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预计8月7日至10日高温区域南移,主要影响江南大部、华南北部和四川盆地的中东部,黄淮地区也可能出现高温天气,需要针对高温天气做好应对防御工作,谨防中暑。
多省份密集发布高温预警
6月主汛期以来,我国天气形势复杂,总体偏涝。南方强降雨频繁,区域平均降水量450.1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17%,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次多。
同时,江南南部和华南高温日数多,极端性强。7月,江南南部、华南大部等地高温日数普遍有10~27天,较常年同期偏多5~17天。华南区域平均高温日数12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次多。
由于高温极端性强,华南12站突破当地历史极值。另外,7月下旬后期,四川盆地高温的极端性也很强,其中10站突破当地历史极值。
据北京气象局的消息,截至8月4日15:55,代表北京天气的南郊气象台气温达到37.8℃,打破今年气温极值。丰台本站气温更是高达38.4℃,海淀本站37.8℃,石景山本站37.1℃,朝阳本站36.9℃。而在8月3日,北京市曾发布高温蓝色预警,预计8月3日至4日,全市大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将达35℃以上。
湖南省气象台8月4日16时也发布高温黄色预警:预计4日20时至5日20时,湖南各市州将有35℃以上高温,其中长沙、株洲、湘潭、衡阳、岳阳、常德、张家界、益阳、怀化、湘西州等地达37℃以上。
与此同时,江西、湖北、重庆等多地近日纷纷发布高温预警,汛情之后,南方地区将再次迎来高温天气。
薛建军介绍,预计8月7日至10日高温区域南移,主要影响江南大部、华南北部和四川盆地的中东部;黄淮地区也可能出现高温天气。需要针对高温天气做好应对防御工作,谨防中暑。
高温天气下,公众应该尽量避免或减少户外活动,中午前后尤其是10时至16时不要在烈日下外出运动,户外活动应采取必要防护措施,涂抹防晒霜;饮食营养均衡,不要过度贪凉,不宜过多吃冷饮;电扇不要直接对着身体长时间吹,空调的温度不宜设定过低。
薛建军强调,上述地区还需提防可能发生的持续性高温对供电、供水系统的不利影响,相关部门需事先做好充分的预案。
长江中下游梅雨区降水量较常年偏多1.6倍
今年6~7月份,南方多地出现持续的强降雨,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多地出现洪涝灾害。未来一段时间,南方特别是长江流域洪涝受灾区能不能尽快开展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基础设施的重建?会不会出现刚刚建起又被大雨毁坏的情况?
对此,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解释,气候中心对梅雨区的最新监测显示,2020年汛期各梅雨区具有入梅早、出梅晚、梅雨期长、梅雨期降水量较常年明显偏多的特征。
今年江南区于6月1日入梅,较常年6月8日偏早7天,7月11日出梅,较常年偏晚3天,梅雨期长度为40天,较常年30天偏长10天。江南区梅雨期平均总雨量达到615.6毫米,较常年偏多68.5%。
长江中下游地区于6月9日入梅,较常年偏早5天,7月31日出梅,较常年偏晚18天,梅雨区平均雨量753.9毫米,较常年偏多168.3%,显著超过1996年(695.7毫米)、1998年(572.4毫米)和2016年(584.3毫米),为1961年以来最多。
江淮区于6月10日入梅,较常年6月21日偏早11天,8月2日出梅,较常年偏晚18天,梅雨区平均雨量为659.0毫米,较常年偏多149.2%,为1961年以来第二多。
贾小龙指出,今年梅雨持续如此长时间,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活动具有密切的联系,尤其是7月11日随着副高北抬,江南梅雨结束,但雨带稳定维持于长江中下游、江淮地区,降水过程仍频繁。
薛建军在发布会上表示,西北地区东部4日晚上开始有比较强的降雨。华北中南部,黄淮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没有明显的强降雨天气。8月上中旬,长江中下游地区更多高温天气,对当地的生产和生活可能造成一些影响,局地的强对流天气影响比较大,需要加强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