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手艺,留住的不是表面形式,而是手艺在传承过程中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留住的是一针一线、一刀一凿中所凝聚的古老诗意。在“匠心与传承”庆祝新成立70 周年阜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现场,“非遗”传承人心中的那份匠心坚守让人敬佩。
在海州区河北街道教育社区的活动室内,传统胡琴制作技艺、朱月岚剪纸、何红月剪纸、蒙古勒津服饰、蒙医药等14 项“非遗”项目展示让社区居民大开眼界。大家在每一位“非遗”传承人的展位前都滞留很久,拿起桌上摆放的“非遗”作品向传承人咨询技艺。
几位阿姨看到蒙古族服饰时,情不自禁地将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抚摸着帽子上的珠串爱不释手,赞叹服饰上的精美刺绣。一位阿姨感慨地说:“小时候经常看到家里的老人剪纸或者刺绣,如今我都不会了,更别说孩子们了。多亏了这些传承人的坚守,才让古老的传统技艺能在今天焕发青春光彩!”记者在与“非遗”传承人交流中发现,他们之所以成为传承人,是对“非遗”项目发自心底的热爱。何红月说,因为热爱,所以决不敷衍,尽管举步维艰,却依然拼尽全力。这是所有“非遗”传承人的心声。在传承中,他们每个人都会积极参加各种“非遗”展示展演活动。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刘亚玲认为,传统手工艺是承载匠心的种子,只有将它植入大众生活的土壤,让更多的青年人加入到传承的队伍中,才能让“ 非遗”项目在代代传承中慢慢长成参天大树。